8月20日,乌克兰特种部队罕见发表声明,公开承认他们对俄罗斯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叶谢杜拉·阿巴切夫少将实施了一场斩首袭击。袭击发生在库尔斯克州雷利斯克地区,距离边境约25公里。乌军出动至少三架无人机,对阿巴切夫所乘皮卡实施连续打击,造成其重伤。乌方称其已被截去一条手臂和一条腿,俄方虽未承认截肢,但也确认其伤势严重,现已转送莫斯科接受治疗。
阿巴切夫是北方集团军的“二号人物”,长期负责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方向的作战指挥。他遭遇袭击,即便未死,对于俄军指挥体系而言依然是一次沉重打击。事件的发生,也暴露出俄军在情报保密、边境防御与将领安保上的诸多漏洞。
从袭击过程来看,乌军显然是有备而来。三架无人机分批次攻击:首架炸毁皮卡,迫使其停下,随后两架接连补刀,目的明确直指阿巴切夫本人。这与一般“游荡攻击”随机打击完全不同。
要在雷利斯克这样深入边境30公里以上的地区锁定目标,光靠无人机漫无目的巡航几乎不可能。乌军能够掌握阿巴切夫的行踪,说明其行动信息出现了严重泄露,甚至可能有间谍或监视手段在俄军内部发挥了作用。
FPV无人机的操控半径通常在10公里左右,即使贴着边境飞,也难以深入30至40公里,更别说在复杂环境下精准命中一辆高速行驶的皮卡。
因此,外界普遍推测乌军采取了两种可能方式:其一,乌军可能动用了更高性能的无人机,航程超出普通FPV极限。但这种可能性较低,因为远程飞行不仅受限于电池,还受制于信号中继,延迟过大时很难精准锁定移动目标。其二,也是更合理的解释——乌克兰特种部队已提前潜入库尔斯克境内,贴近目标区域后再操纵无人机进行攻击。
正因如此,乌方才由特种部队出面公开袭击细节,凸显这是一次深度渗透后的“近距离斩首”。
俄军在收复库尔斯克后,一直强调要加强边境防御,部署重兵把守。但这次事件表明,防御工事与巡逻力量形同虚设。乌军不仅能成功渗透,还能组织精确行动锁定高级将领。这无疑对俄军的士气和威信是当头一棒。
更令外界质疑的是:如此重要的副司令竟然没有任何护卫,行动中只有一辆车孤零零出行。这种安保水平与俄军自诩的“边境铁壁”形成强烈反差。
正面战场上,乌军兵力与装备远逊俄军,难以在大规模正面交锋中取胜。但通过斩首俄军高级指挥官,却能以小博大,达到削弱敌方指挥系统、拖缓进攻节奏的目的。
今年7月,乌军就在一次行动中击毙俄海军副总司令古德科夫准将,导致库尔斯克方向的俄海军陆战队一度陷入混乱。成功案例的刺激,使乌军更加坚定通过“斩首”来扭转战局。
此次阿巴切夫重伤,势必让北方集团军短期内指挥受阻,减轻乌军北部战线的压力。即便他未来康复,也很难再回到一线指挥岗位。
不过,对俄罗斯而言,指挥官伤亡虽痛,但并非无解。俄国防部已迅速任命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接替阿巴切夫职务,并组建新的指挥班子。
俄罗斯从来不缺将军,这种“换人顶上”的方式虽显粗放,却能在短时间内维持战场运转。但频繁换将难免带来指挥磨合问题,影响战役协调。
库尔斯克6万大军未能阻止乌军特种部队的渗透斩首行动,暴露出俄军在保密、安保和防御上的深层次问题。乌军在劣势下选择“斩首战术”,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极具震慑力的手段。
未来若俄军不能提高高级军官的安全防护水平,乌军势必会持续利用这一“低成本高收益”的战法,俄军指挥体系或将频频遭受打击。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最新股票配资平台-投资查询工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