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 / 邵延港
今天 A 股又诞生一只千元股。
8 月 19 日,近期本就不太平的寒武纪开盘再度大涨,盘中股价达到 1001.1 元 / 股的里程碑,成为 A 股市场第二只千元股,盘中市值最高超过 4100 亿元。截至今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 933.98 元 / 股(仅次于贵州茅台),公司市值为 3907.31 亿元。
而上周,寒武纪已经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一周的疯狂。其中 8 月 12 日,寒武纪更是在盘中涨停,幅度为 20%。据统计,近一个月,寒武纪股价区间涨幅为 60.31%,意味着寒武纪这期间市值暴涨了约 1500 亿。
寒武纪是国产 AI 芯片赛道中最受关注的标的,自新一轮 AI 浪潮爆发至今,寒武纪的每一步都在聚光灯下。上周,市场传闻称寒武纪已向台湾载板大厂景硕电子预定了大量订单,2026 年规划产能达 50 万颗,全年营收有望突破 100 亿元。但寒武纪之后澄清:当日广泛流传的多项利好传闻均为不实信息。
国产 AI 芯片,一直都是高估值高亏损,寒武纪同样如此。但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寒武纪突然实现盈利,这也让市场逐渐相信"寒武纪即将爆发"。
随着寒武纪在资本市场实现新的里程碑,其背后的造富神话也浮出水面。昔日中科大天才少年,如今稳坐富豪榜。
市值近 4000 亿,天才少年坐稳江西首富
这是寒武纪迎来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7 月以来,寒武纪股价屡创新高,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寒武纪股价就已从低点的 520.67 元 / 股上涨至超 1000 元 / 股。创立 9 年,上市 5 年,寒武纪终于又有了中国" AI 芯片第一股"的霸气。
寒武纪成立以来,饱受争议。营业收入规模小,公司业绩连年亏损,但资本却对其依旧狂热,如今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上被进一步抬高市值,市场也不得不重新了解下寒武纪。
寒武纪的创始人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同胞兄弟,陈天石与哥哥陈云霁先后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在学术上二人一路上升,被称为"天才少年"。
2012 年,陈天石和陈云霁兄弟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的几位师弟启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项目,这成为寒武纪技术的起源。2015 年,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陈氏兄弟二人主导的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纪 1 号成功流片。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2016 年,寒武纪正式成立。
在商业化战场上初出茅庐的寒武纪,能够一鸣惊人,离不开与华为的那段历史。华为在 2016 年正处于 AI 技术布局初期,需要外部技术支持以快速推进产品开发。寒武纪凭借中科院计算所的技术积累,成为华为的理想合作伙伴。2016 年,寒武纪与华为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展开合作,华为采用寒武纪的 NPU 技术,应用于麒麟 970、麒麟 980 等旗舰手机芯片中。
与华为的这次合作,让寒武纪名声大噪,很快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据悉,在 2017 年与 2018 年,华为贡献了寒武纪绝大部分的营收。只不过后来寒武纪与华为合作终止,寒武纪不得不另谋生路,从此开启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投入期。
2020 年 7 月 20 日,仅仅用了 68 天就火速通过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寒武纪,头顶" AI 芯片第一股"的光环顺利 IPO。从股价走势来看,自上市至今,寒武纪股价较五年前的发行价上涨 1350.5%。
在国产 AI 算力背景下,作为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卖铲人,寒武纪被冠以"中国英伟达"的名号。随着市值飙升,寒武纪背后的造富神话早已经藏不住了。
陈天石兄弟二人均参与了寒武纪的创立,不过陈云霁一直在幕后,后来为科研退出了寒武纪。据悉,目前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 1.19 亿股股份,直接持股比例为 28.63%,又通过作为艾溪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持股,陈天石合计拥有寒武纪 35.97% 的表决权。
其实在今年 3 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陈天石就以 870 亿财富排名在 195 位,超过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而按 8 月 19 日收盘后的 3907.31 亿元的市值算,陈天石身家超过 1400 亿元,坐稳江西首富宝座。
开始爆发的寒武纪
尽管存在其他影响,但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上被追捧,与其业绩爆发也有关联。
寒武纪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寒武纪是地球物种多样性大爆发的年代,从寒武纪之后,地球进入了生命的新纪元。他们希望借用地质学中"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象征,寄托对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愿景。
脱离华为后,寒武纪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商业化探索,但锚定 AI 芯片这一赛道的目标没有变。020 年至 2024 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7.68 亿元、11.36 亿元、15.23 亿元、11.18 亿元及 10.72 亿元。除 2024 年之外,其余年份的研发投入均远高于同期的营收水平。
高额的研发投入,让寒武纪陷入长期亏损。但越发清晰的业务线让寒武纪没有被时代浪潮淹没。
如今,寒武纪业务主要分为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 授权及软件。其云端产品线是寒武纪的核心业务之一,主要提供云端 AI 芯片、加速卡、训练整机等,涵盖模型训练与推理。
在产品迭代方面,寒武纪量产芯片已迭代至思元 590 系列,今年思元 690 披露的信息也让市场眼前一亮。寒武纪云端产品线的产品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功能、全场景的云端智能算力和方案组合。
此外,寒武纪采用通用型智能芯片架构,兼顾高性能与低功耗,适配云、边、端多场景,与英伟达的通用 GPU 形成差异化竞争。
更为重要的是,2024 年第四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 9.887 亿元,环比暴增 820.4%,实现归母净利润 2.815 亿元,这是寒武纪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1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230.22%,接近 2024 年全年的 11.74 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微 3.55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76 亿元。
其中,为寒武纪业绩贡献最大的就是其云端产品线,为大模型训练推理专用。说明在 AI 算力的国产替代浪潮中,寒武纪有实力占据市场一席。
市场对寒武纪开始放量的信心逐步走高,以至于有了今年营收破 100 亿的传闻,但换句话说,在国产 GPU 技术还在追赶,英伟达受限于地缘时,市场稀缺性让寒武纪正在爆发。
资本看中的,是未来的潜力
寒武纪最受争议的是"能否撑得起 4000 亿的市值"?
结合今年关于寒武纪的两大传闻,"字节跳动的 10 亿订单"和"向载板厂预定大量订单",每一个都直指寒武纪产能放量。当前国内对于 AI 算力的国产替代需求还在扩张,国产 AI 芯片概念还在风口浪尖上。对于寒武纪,市场的信心似乎一直都在。
此外,8 月 15 日晚间,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据悉,该次定增原定计划是 49.8 亿,后经调减为 39.85 亿元。按照计划,融资将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寒武纪曾向证监会回应此次定增的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寒武纪称: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算力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根据 IDC 数据,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约为 19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2%。大模型训练、多模态处理、推理任务以及低位宽计算等需求,推动了智能芯片和软件平台的技术升级。在全球智能芯片市场仍由英伟达、AMD 等国外巨头主导的情况下,寒武纪作为国内领先的 AI 芯片设计企业,需要通过募投项目加快技术研发,以巩固自身在云端智能芯片市场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产 AI 芯片的稀缺标的,寒武纪承载了太多投资者的期许,就像对标英伟达的国内企业很多,但寒武纪的呼声持续地更久。
况且最近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有些不妙。今年 7 月最后一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 H20 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因此,在 AI 算力战备下,资本需要能够替代英伟达的新角色,不知道寒武纪能不能扛得住?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最新股票配资平台-投资查询工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