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 " 00 后整顿职场" 的爽剧情节热血沸腾吗?
可别被戏剧化的标签模糊了真实图景。
蚂蚁财富平台与小红书财经联合发布的《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显示,这届年轻人其实比想象中更"求稳",更追求 "安全感" :
他们考公考研、攒钱搞钱做副业,全力以赴只为给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成为新一代 "避险青年"。
和上一代不同,这一届"避险青年" 也跳出了传统框架,不再将安全感单纯捆绑于一份工作,而是开始研究如何用钱生钱,将存款和理财"被动收入" 作为"上岸"的核心,重构安全感。
本期显微故事,就将走进这群"避险青年"。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肖婕
编辑 | 万芳
在 "求稳上岸" 的浪潮中,每个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积累安全感,而存款与被动收入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线索。
县城女孩 Noodle 的安全感,藏在每月雷打不动的储蓄习惯里。在 Noodle 选择结束杭漂、回乡生活后,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惯性思维里,体制内曾是她认定的 "最优解",但多次尝试未果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方向。
最终,Noodle 在社区找到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她第一次感受到 "生活被自己掌控" 的松弛感,也恰好契合了她对 "稳定" 与 "平衡" 的追求。
为了让这份"稳定"感更持久一些,她将 3000 元月薪拆解成 " 1500+1000+500 " 模式:
1500 元覆盖衣食住行,500 元作为生活弹性金,剩下的 1000 元则固定存入余额宝。
"这 1000 元储蓄,是我对生活‘可控感’的最大来源。" Noodle 说,正是这份持续积累的存款,让她在收入不高的小城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 "生活被自己掌控" 的松弛。
北漂多年的 choco,则将 "安全感" 量化成了清晰的目标,坚定执行。
30 岁之前,choco 就在自己的"长期人生计划清单" 里郑重写下:用 8 年时间攒够 1500 万,以此 "买下" 自由人生,完成从职场到 "上岸" 的转身。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choco 太清楚一线城市的工作压力与生活成本。
因此他早早就埋下规划:趁年轻积累本金,再通过理财放大收益,随后去往二线城市,换一种更松弛的生活节奏。
"光靠工资攒钱抗风险能力太弱," choco 说,他每天研究支付宝上的稳健债基、筛选长期稳定增长产品,就是希望未来能过渡到 "理财被动收入为主、工资为辅" 的结构。
"上岸求稳" 年轻人的 "求稳上岸" 方式,远比想象中更多元。
00 后的砚安,走出了一条 "折腾式" 的 "上岸" 路径。
砚安出生于贵州黔南都匀,一座在他口中 "祖祖辈辈都在努力走出大山" 的城市 —— 那里的人总盼着摆脱 "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天吃饭" 的日子。因此,自从去杭州读大学起,砚安就没停下过 "折腾" 的脚步,只为能在城市真正扎根。
就连 "砚安" 这个名字,都是他从 "笔墨纸砚,居安思危" 中取来的自勉之词。
为了能在城市留下, 大一时砚安就在学长开的一家广告公司里任美术指导,常常从清晨 6 点忙到凌晨三四点;后来为了专心创业,他甚至休学一年。
他还花 8 万装修了租来的毛坯别墅,精心算过一笔账后,发现这样比直接租精装修的房子便宜,还能按自己心意摆弄装修,并且靠这个成功闯进了小红书家装博主赛道。
在一次次折腾后,他的收入和存款稳步增加,离理想中的 "上岸" 生活越来越近。
这些年轻人所追求的 "稳",确实和大众认知里的 "稳" 有着明显差异:
Noodle 回到县城后收入不高,按传统标准看抗风险能力并不强;砚安的创业之路更是布满未知;choco 的 "退居二线"计划,意味着换城市后要从零开始,直面新的工作环境、生活圈子等重重挑战。
但他们自己知道,攒足存款和被动收入,是过上安稳生活的必要条件。
这届年轻人对 "稳" 的定义,早已从 "体制内铁饭碗" 延展到了 "财务主动权"。
传统认知里的 "求稳",往往指向 "考编上岸"。
但当下这条路并不适配所有人:考公赛道压力白热化,有人全职备考数年仍未果;有人为上岸选择离家千里的基层,进入 "围城" 才发现并非心之所向。
Noodle 也曾把体制内当作 "最优解",多次尝试未果后才醒悟:真正的安全感,不是 "别人眼中的稳定",而是自己能掌控的财务节奏。
最终她在县城社区工作中找到平衡,靠得就是每月固定储蓄,积少成多筑牢的生活底气。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向往传统 "稳定"。他们对生活有更个性化的规划,甚至主动选择辞去"铁饭碗"。
34 岁的 Susan 曾是央企信托公司中层,工作稳定体面,却在重复中厌倦了一成不变。在被贴上 "错过留学最佳年龄" 标签的节点后,她毅然辞职出国读 MBA。
支撑她做出这一选择的,正是多年积累的理财被动收入。
《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揭示了人们被动收入意识的觉醒:在 "稳定的核心条件" 中,57% 的人选择 "被动收入覆盖开支",这一比例超过了选择 "体制内工作" 的 48%。
做副业、攒被动收入成了年轻人的 "精神成年礼",在 "经济独立才能精神独立" 的共识下,研究存款与理财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避险青年" 们的求稳觉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迭代加速,让年轻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变数;而社会观念的转变,让他们不再盲目追逐高风险高回报,转而通过存款与理财被动收入,为生活构筑安全防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代年轻人认为 "稳"的内核远不止一份工作,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求稳配置掌握财务主动权,如合理规划存款但不满足于单一储蓄、投资稳健的理财产品等,为自己的生活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显示,除了银行存款外,受访 95 后持有债基的比例已超四成;谈及未来稳健投资意愿时,六成受访者首选稳健债基,近四成人倾向黄金,而选择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 10%,其中 47% 的稳健债基持有者是 95 后。
Susan 对此深有体会,在异国读研、不被理解的日子,她都是靠着自己的存款和理财收入熬过来的。
"别等攒够了‘很多钱’才开始投资。哪怕每月上支付宝定投一只指数基金、只投 100 块钱,慢慢积累,也能帮你建立理财思维,为未来的‘安全感’打下基础。"
Noodle 虽然喜欢如今平衡的社区工作,但也会为"未来"做打算。
就像她" 1500+1000+500 " 的工资分配逻辑:每月 1500 元覆盖基础开支,而 1000 元则会雷打不动地定存到余额宝里做"定海神针"之余,她也会动员 500 元 "生活弹性金"在支付宝上尝试理财,扩宽未来的边界。
choco 通过 "攒本金 + 研究稳健理财",朝着 " 1500 万自由目标" 稳步推进,期待用被动收入覆盖生活开支。他会每天在支付宝上研究波动更小的债券基金,在社区里和网友交流资产配置方案,以期"早日上岸"。
这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还在帮他们开启人生新副本。
97 年出生的小红书博主 "小丁爱生活",正是因为分享自己在支付宝上的求稳理财经历,从一名 "小镇做题家" 变成了一名理财博主。
这届年轻人的 "求稳",不是消极的 "躺平",而是清醒的主动规划。他们不再把人生押注于单一赛道,而是通过存款积累筑牢基础,用理财被动收入拓宽边界。
正如《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揭示的趋势:当 95 后持有债基的比例超四成。
当 "被动收入覆盖开支" 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这届年轻人正在用存款与理财被动收入,为 "安全感" 写下新注解 :
真正的稳,不是活在别人定义的 "安全区",而是手握财务主动权,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为自己铺就一条可掌控的路。
2023 年百度百家号优质成长力作者
2023 年度凤凰新闻大风号影响力 TOP50 作者
2023 年度网易新闻网易号年度影响力作者
2021 年度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
2023 年度腾讯新闻企鹅号优秀内容合作伙伴
2023 年度 ZAKER 影响力排行榜最有价值作者
在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们关注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参与者、亲历者,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 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最新股票配资平台-投资查询工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